脚本检查pod内日志? 查看脚本执行日志?
原标题:脚本检查pod内日志? 查看脚本执行日志?
导读:
minio服务器的log,默认地址在哪里1、MinIO 默认情况下不会将日志写入到文件中,而是将日志输出到标准输出(stdout)。这意味着日志的默认地址实际上是依赖于你的运...
minio服务器的log,默认地址在哪里
1、MinIO 默认情况下不会将日志写入到文件中,而是将日志输出到标准输出(stdout)。这意味着日志的默认地址实际上是依赖于你的运行环境的。以下是不同运行环境下日志的获取方式:直接运行 MinIO 二进制文件:如果你是在命令行中直接运行 MinIO,日志会直接输出到命令行窗口。
2、配置日志文件路径默认路径:Linux 一般是 /data/logs/minio.log 等;Windows 通过服务配置文件的 logpath 指定。自定义路径:启动时添加 --log-dir 参数或通过 -l/--logfile 指定文件,如 minio Server /data --log-dir /var/log/minio。
3、打开浏览器,输入地址 http://10.1:9000,即可访问 Minio 的登录界面。输入之前设置的用户名(默认为 minioadmin)和密码,即可登录到 Minio 的控制台界面。外网访问 Minio 为了实现外网访问本地部署的 Minio,我们可以使用路由侠等内网穿透工具。
Loki日志收集系统基础使用
1、Loki日志收集系统基础使用如下:Loki系统组成:Promtail:作为日志收集的客户端,负责日志的采集、提取、过滤和匹配,并将数据批量推送到Loki。Loki:作为日志收集的服务端,接收来自Promtail的日志数据,并由多个组件组成。Grafana:用于展示日志数据的数据可视化工具。
2、Loki日志收集系统的基础使用主要包括以下步骤:了解系统组件:Promtail:作为日志采集客户端,负责采集、过滤日志,并推送到Loki服务器。Loki服务器:接收Promtail推送的日志数据,进行存储和管理。Grafana:数据展示工具,用于可视化展示Loki中的日志数据。
3、- Loki的组成部分包括日志采集客户端Promtail,服务端Loki以及数据展示工具Grafana。- 你可以通过二进制包或安装脚本部署,或者在k8s中使用Helm工具。- 首先,添加和更新Helm仓库,然后下载并修改`values.yaml`以满足你的需求。
4、而索引使用量仅为500MB。这证明了Loki在保持小索引方面的优势。因此,在使用Loki时,应尽量减少标签数量,避免高基数标签,合理利用低基数标签,并通过并行化查询和水平扩展来提高性能。示意图展示 以上即为Loki日志分析系统的使用指南,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Loki。
5、日志收集系统 Loki+Promtail+Grafana 的部署步骤如下:服务器端部署 创建目录:mkdir p /usr/local/loki && mkdir p /data/loki/{index,chunks}下载 Loki 安装包:使用 wget 命令从 GitHub 下载 Loki 的安装包,具体链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。
训练torch自动退出,exitcode=-9,可能是什么原因
1、训练Torch时自动退出且exitcode=-9,通常表示进程被系统强制终止(SIGKill信号),可能由内存不足、资源限制、手动干预、配置错误或硬件问题导致,具体原因及解决方案如下: 内存不足(OOM)最常见原因,系统因内存耗尽主动终止进程。GPU内存不足:模型或批次(batch)过大,超出显存容量。
2、这个错误通常是由于程序被强制终止或内存不足导致的。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:内存不足:VGG16模型较大,如果系统内存不足,可能会导致程序被强制终止。可以尝试减少批量大小或使用更小的模型。损坏的预训练模型文件:如果之前下载的预训练模型文件损坏,可能会导致加载模型时出错。
Kubesphere
Kubevela:作为一个新兴的开源项目,其社区活跃度和用户基础正在逐步增长。KubeSphere:作为万星开源项目,社区活跃度较高,用户遍布国内外。Rainbond:社区主要由国内用户组成,虽然Star数量较少,但社区群和GitHub活动相对活跃。安装体验:Kubevela:安装过程相对灵活,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安装。
KubeSphere是基于K8s构建的容器管理平台,二者有以下区别:定位与本质Kubernetes(K8s)是开源容器编排引擎,核心功能是自动化部署、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,提供集群调度、负载均衡、自愈能力等底层能力,操作需通过命令行或API。
KubeSphere是基于K8s构建的容器管理平台,二者在定位、功能、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区别。定位与本质方面,kubernetes是开源容器编排引擎,是云原生技术的“内核”,主要通过命令行或api操作;而KubeSphere定位为“云原生分布式操作系统”,提供可视化界面和全栈企业级功能,简化了K8s使用复杂度。

KubeSphere与Rancher的主要区别如下:核心优势不同:Rancher:以其强大的多集群管理能力为核心优势,提供了便捷的Kubernetes部署与管理解决方案,并集成了开源监控、日志与Git CI功能。KubeSphere:则以应用为中心,旨在提供易于使用的界面,降低学习曲线,同时整合了原生Istio等工具,更符合开发者的使用习惯。
Kubesphere是以Kubernetes(k8s)为内核的云原生分布式操作系统。它的架构设计使其能够方便地集成第三方应用和云原生生态组件,支持云原生应用在多云与多集群的统一发布和运维管理。
K8S——Pod入门理解
1、个人理解:pod是容器组的一个抽象,类似于一栋出租楼里面的房子,房子的其他小房间像容器,房间里的水,电充当应用服务。出租屋内的小房间门跟容器端口差不多,出租屋大门像POD上的端口,整栋楼大门像Service对外暴露的端口。2使用Pod的原因?pod是K8s最小的运行,部署单位。
2、在Kubernetes(K8s)中,Pod是能够创建、调度和管理的最小部署单元,它是一组容器的集合,而非单独的应用容器。Pod的设计旨在将应用容器及其依赖、存储资源和相关配置封装在一起,形成一个可移植、可扩展的部署单元。
3、再来说说pod还有哪些功能,这些功能也是k8s为什么设计pod的原因之一 通过Probe:livenessProbe或者ReadinessProbe,可以探测应用是否处于健康状态,如果不健康做出相关的反应。 这就好比k8s可以定期的帮你监控、维持一整个应用的健康。
k8s启动pod读不到ETC/profile
1、**挂载问题**:检查Pod的挂载配置,确保/etc/profile所在的文件系统被正确挂载到Pod中。可能需要调整挂载路径或权限设置。 **环境变量设置**:确认Pod的环境变量配置是否正确,某些环境变量可能会影响对/etc/profile的读取。
2、当K8s启动Pod读不到/etc/profile时,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及解决办法。 **权限问题**:检查容器内运行的用户对/etc/profile文件是否有足够的读取权限。比如确保运行容器的用户有相应的读权限,若权限不足,可调整文件权限。 **文件不存在**:确认容器镜像中是否包含完整的/etc/profile文件。
3、原因: K8s配置问题:运维在K8s配置中虽然设置了Spring.profiles.active=uat命令行参数,但该参数可能未正确传递到Spring Boot应用中,导致profiles未生效。 环境变量缺失:在docker容器中,缺少必要的环境变量SPRING_PROFILES_ACTIVE=uat,这也是导致profiles不生效的原因之一。
4、dns解析问题若Pod能通过IP访问外网但无法通过域名访问,通常是DNS配置异常。需检查Pod的/etc/resolv.conf文件,确认是否包含有效的DNS服务器地址(如8或9)。若缺失或配置错误,可能导致域名无法解析。解决方案:修改主机的/etc/resolv.conf文件,添加外部DNS服务器。
5、memory profile内存占用和K8s Pod统计不一致的问题可能由Kubernetes的内存管理机制、系统缓存和Buffer、Swap空间、监控工具的问题以及Pod的内存配置等多种因素造成。 Kubernetes的内存管理机制:K8s使用Cgroup机制限制和监控容器资源,但这种机制可能不完全反映实际内存使用情况。
6、检查/etc/resolv.conf文件:在某些情况下,coreDNS无法启动可能是因为宿主机的/etc/resolv.conf文件中没有配置naMEServer。确保该文件配置正确,或者CoreDNS的配置文件中不依赖于宿主机的/etc/resolv.conf文件。



